发布时间:2009年6月2日
在世界各国多项刺激措施的共同作用下,尽管世界经济目前尚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,但也出现了些许缓和的迹象,至少相关统计数据较之一季度要稍微“体面”一些。据报道,美国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4月份领先指标综合指数,出现10个月来的首次上升,其升幅1%也创下近四年来的新高,这预示着美国经济又朝复苏前进了一小步。另据调查显示,5月初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已经从4月的65.1上升至67.9,高于经济学家的预期。日本央行也上调了对日本经济形势的评估,主要原因是有迹象显示,日本已经在今年早些时候渡过了经济衰退最严重的时期。仅从5月份国际油价涨幅接近30%来看,也显示出市场对世界经济复苏的乐观情绪趋于转浓。 不过,联合国27日发布的《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(年中报告)》似乎并不乐观,其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-2.6%,这较之年初预测的-0.5%大幅降低。这似乎表明联合国对各国政府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和刺激政策,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仍缺乏足够的信心。事实上,从月内不时见诸报端的有关减产、裁员、关闭、削减投资计划等等消息来看,全球实体经济依然继续受到金融危机的拖累。比如造船行业,据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,4月份全球船厂仅接获了23艘新船订单,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是283艘。下游行业继续艰难度日,钢铁行业自然仍受“牵连”,世界钢铁协会(WSA)统计数据显示,4月全球粗钢产量为8945.1万吨,同比减少23.6%,环比下降2.9%。其中亚洲同比减少10.8%,欧盟27国同比减少48.6%。,独联体国家同比减少30.1%,北美同比减少49%。粗钢产量大幅下降,无疑是国际市场钢材需求疲软的直接反映。 相对而言,5月份国内钢市倒是有所表现,在4月份显现回暖态势的基础上,市场价格继续震荡走高。分析其原因,主要是受这样一些有利因素的影响:第一,国家四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已不再单纯是纸面上的数字,而正在以实体项目的形式快速落地,随着各地大型工程的开工建设,有效地带动了对钢材的需求;第二,国内大型钢厂基本处于限产状态,使得资源投放节奏明显放缓,社会库存得到了一定的控制,市场供需矛盾暂时缓和,从而对价格走向形成了有利影响;第三,地方政府为促进当地钢铁企业发展,积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,激发了一定的需求。 但是,我国当前钢材进出口形势仍然十分严峻。据海关统计,4月份我国出口钢材141万吨,较3月份下降26万吨,较去年同期下降70.5%;4月份我国进口钢材162万吨,较3月份增长35万吨,环比上升27.56。4月当月净进口钢材21万吨。在国内钢铁产能过剩的情况下,仍然出现净进口的局面,这说明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,国内钢材已逐渐失去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,竞争力明显下降,使得国外的低价钢材乘隙而入。同时,也反映出在目前钢材进出口贸易中,国外对中国产品重点“关照”、壁垒森严,而中国对国外产品大门敞开、几不设防的不对等贸易环境,这有必要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。 我们必须看到,5月份国内钢市的供需平衡关系是很脆弱的,产能释放速度一旦加快,这种格局将难以维系。因此,工信部向全国各省市区工业主管部门和各大型钢铁企业下发了《关于遏制钢铁行业产量过快增长的紧急通报》,责令列入淘汰类的落后炼铁、炼钢、轧钢生产线停止生产,已经停产的严禁死灰复燃,对落后钢铁企业、不顾市场需求盲目扩大生产的钢铁企业,要商请当地商业银行减少或停止贷款。但是,先不论近几年来国内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现状,仅就当前地方财政吃紧,“四万亿”投资计划地方配套资金亟待筹措而言,促内需、保增长乃地方政府头等大事,“限产令”能否在全国范围内得到统一有效的执行,大小钢厂能否步调一致地自觉限产,还需拭目以待。 日前央行公布的《2008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》指出,虽然中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,但基础尚不稳固,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。中钢协曾多次表示,中国钢铁业尚未真正回暖。就6月份国内钢市而言,不仅供求关系变化存在较大不确定性,其他如各地投资项目的资金到位情况,铁矿石谈判结果,国家进出口政策是否调整等也存在一些变数。总之整体形势还是比较复杂,尚需谨慎对待。不过,随着近期各大钢厂对出厂价格的普遍上调,成本底部区间已逐渐上移,对市场价格支撑力度正在加强,因此预计稳中趋好或将是6月国内钢市的主流态势。
|